新闻信息

更多

暂无数据

医院概况

更多

医院简介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研究院)前身是建于1916年的“拉萨门孜康”(拉萨藏医历算院),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组建“拉萨市藏医院”,1980年更名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2005年评为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2006年原医院所属2个研究所提升为自治区藏医药研究院,2008年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藏医)临床研究基地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2024年挂牌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藏医),是一家以藏医药医疗为主,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和藏药制剂生产于一体的全国示范藏医医院。 站在新的起点上,医院明确了“立足高原,面向世界;厚德精术,守护健康;传承创新,济世利众”的办院宗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特色建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文化育院”的发展战略,建有院本部(住院部)、门诊部、“门孜康”古院落、制剂中心和藏药材种植与鉴定基地5个区域,总面积240多亩,实际开放床位560余张,在职职工847名,拥有GE3.0T核磁等现代高端医疗设备,年门急诊量达44万余人次、出院达1.4万人次,连续4年位居国家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绩效考核第一方阵,是国家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院、国家中(藏)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中(藏)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全国中(藏)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入选国家中医药循证医学基地和专病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储备库建设单位。 医院深入实施特色建院发展战略,保持和发扬藏医药特色与优势,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3个、国家培育专科2个、自治区级重点专科5个,制定形成了150个优势病种藏医诊疗方案,18项藏医外治技术标准操作规范,10项藏医护理技术标准操作规范,22项适宜技术操作规程。在藏医隆病、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脑卒中、癫痫、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椎间盘突出症、强制性脊柱炎、过敏性紫癜、心理精神病等病种的藏医疗效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医院积极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和优势资源,先后与10多家医院建立医联体等协作医院关系。 医院深入实施人才强院发展战略,培养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医疗、教育、科研、管理等人才梯队,现有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3名、青年岐黄学者1名、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1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名、全国中医(藏医)优秀人才12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名,自治区名藏医11名,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3名。涌现出如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次旦央吉、全国最美医生索朗欧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白玛措姆等典型人物,在广大老百姓心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赢得广大患者的信赖和点赞。 医院深入实施科技兴院发展战略,发挥全国首家民族医临床基地作用,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0余项,抢救、挖掘1300多部藏医和天文历算古籍文献,出版《雪域藏医历算大典》《中华本草·藏药卷》《天文历算数据宝典》等260多种相关专著,抢救和收集了藏医药和藏医天文历算大批手抄、孤本、珍藏本等古籍资料,完成藏医药与天文历算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整理全国175位名老藏医药及天文历算专家学者的口述史影像资料,开发藏历基本数据和APP应用软件,掌握18种濒危藏药材的人工种植技术,拥有备案号医疗机构制剂225种。 医院始终坚持文化育院发展战略,传承发扬藏医药优秀文化,作为主体单位成功申报“藏医药浴法(索瓦日巴)”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部医典》古籍版本进入“世界记忆名录”,“17-20世纪藏医挂图—曼唐”进入国家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组织开展对外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有效论证和宣讲了“藏医药姓藏,索瓦日巴姓中”的事实,为维护我国藏医药文化主权和国际话语权做出了积极贡献。 医院秉承初心,勇担社会责任。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社会公共事件中,医院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积极贡献“门孜康”的力量,先后荣获全国示范藏医院、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首届中医药科技推广先进集体、“三区三州”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集体荣誉等称号。 千年藏医药,百年门孜康。面向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研究院)正朝着建设中国国家藏医医学中心和世界一流藏医医疗中心而努力奋斗!

领导团队

  • 张耕耘

    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党委书记。

  • 次仁

    藏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 索多

    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 银巴

    院副院长、研究员。

  • 程志立

    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员。

  • 白玛

    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

  • 索朗

    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员。

发展历程

藏医院的前身是1916年斋康吉恰堪布和钦热诺布大师在拉萨创立的“门孜康”,即藏医历算院。门孜康初期规模不大,有藏医和天文历算两个专业,同时还配制藏药,每年编制历书发行到藏区各地和周边国家。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门孜康与第司·桑杰嘉措在1696年创立的药王山利众医学院合并,组建了拉萨市藏医院。当时的医院只设有门诊部,没有一张床位,医院总面积仅1000余平方米。文革期间,更名为“拉萨市劳动人民医院”。1980年正式更名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医院文化

院徽 院训 院歌

医院文化

院徽 院训 院歌

名医专家

更多

出诊信息查询 查询

特色诊疗

更多

传承千年的藏医药

 

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瑰宝

藏医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主要流行于藏族聚居的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区;同时,在南亚的印度、尼泊尔等国,藏医也较为流行。藏医特色疗法有十二种,诊疗范围痛风、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腰肌劳损、颈椎病、腰椎病、中风、面瘫、偏瘫、三叉神经痛、前列腺增生、坐骨神经痛、高血压、高血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杂症。

金针疗法

藏医金针疗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刀等锐利器械,刺入人体的一定穴位和部位,排除体内积液、脓血、痞块、异物及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在藏医经典《四部医典》中专书一章,对金针穿刺疗法从器械、穴位、方法、效果等方面详尽论述。14世纪,藏医北派强巴·南杰札桑及南派舒卡,年姆尼多吉等很多历代藏医名家,均对此术有详尽叙述。

暂无数据

Copyright © 西藏藏医院版权所有

门诊咨询电话:0891-6176996 医疗咨询电话:0891-6322351 纪委投诉电话:0891-6679556 医院办公室电话:0891-6323428

举报箱:藏医院行政楼 1楼公示栏旁边、藏医院综合楼 1楼左侧自助挂号机旁边、藏医院制剂中心办公楼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