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荣光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前身为拉萨“ 门孜康”(藏医星算院),始建于1916年。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拉萨“门孜康”和 “药王山医学利众院”合并成立拉萨藏医院,1980年更名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药王山医学利众院位于布达拉宫对面的山顶上,创建于 1696年。在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先后撰写《白琉璃》、《答卷•除垢》、《医学概论琉璃宝镜仙人喜宴》等天文历算著作和《秘本》、《后续注释•金刚结解》、《秘诀注释•格言金髦》、《医学补遗•秘方鉴别》等大量的医学著作;组织编绘藏医彩色图谱教学工具《八十幅曼唐》,是至今最完整、最权威的曼唐。曼唐除了在藏医药界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外,她作为一种布画艺术在民间广为流传,亦在世界传统医学教学中首开先河。向内蒙古派送了洛桑曲培、格桑雅培两位医生传播藏医药文化,对蒙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50年代门孜康旧址

传统授课形式

50年代门孜康旧址

传统授课形式

       1916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创办拉萨门孜康,任命钦热诺布大师兼任药王山医学利众院与门孜康的院长及教学导师。钦热诺布大师先后编撰了《接生法•利众明月宝鉴》、《根本部树喻•医海精要》、《甘露配药宝瓶》、《治疗小儿疾病经验综述》等医学论著;在天文历算方面,大师于1918将《时轮历精要》一书的历元更换为1927年,后刻制模板发行并作为门孜康的历算教材,引进《汉历心要》一书的传承和计算方式,开始编制发行《门孜康历书》,历书对藏区人民生活、农耕牧作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实用价值,是当时发行量最大的图书之一;培养了一大批藏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学生遍布西藏、青海、四川、北京以及内蒙古、不丹、印度等临近国家和地区。

药王山

时代辉煌

1985年新落成的自治区藏医院住院部

199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示范藏医院。 2005年被评为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同年,被中央文明委、国家人事部授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200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研究院。 2007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民族医疗建设单位。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胃肠科、内科等6个专科取得临床试验资格。 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民族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17年正式挂牌“国家中医(藏医)临床研究基地”。 2009年10月,强巴赤列老院长获得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2010年获得 “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 2013年,占堆老院长获得“国医大师”称号,同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2014年被列为全国“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单位”,同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授予“首届中医药科技推广先进集体”称号。 2015年确定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8年,作为主体单位先后成功申报《四部医典》和“藏医药浴法(索瓦日巴)”进入“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名录”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8年荣获“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17年我院眼科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西藏自治区眼科中心挂牌成立。 2020年,肝病科主任德庆白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嘎登尼玛入选青年岐黄学者。

主要成绩

1  藏医药文化得到有效保护

2012年门孜康古院落被列入国务院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国家投入资金,对历经100多年的门孜康古院落进行了修缮保护。2015年医院馆藏的(金汁手写《四部医典》和16-18世纪木刻版)正式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国家级名录。2017年11月“藏医药浴法”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8年5月《四部医典》成功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占堆、丹增彭、索朗顿珠等专家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索瓦日巴藏药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洛桑多吉入选“索瓦日巴藏药七十味珍珠丸配伍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现有9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藏医药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

2  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发展

医院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工作,现有国医大师2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医传承工作室8个,自治区名医传承工作室2个,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0人,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博士6人,硕士45人,10多位承担师承教育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生导师,30人参加师承教育出师,45人被聘为西藏藏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

3  科研创新有了新的突破

1974年成立了藏医药研究所与天文历算研究所,200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研究院,下设天文历算研究所、藏医药文献研究所、藏药开发应用研究所、藏药药用生药研究所。现有西藏自治区藏医药与高原生物重点实验室、藏药方药临床应用与评价实验室、国医大师强巴赤列学术思想研究室、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室。 2008年被确定为全国唯一一家重点研究民族医的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临床研究基地以西藏高原常见的脑溢血和肝硬化为主攻研究方向和重点病种,先后开展了病种相关理论、诊断、治疗等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0项,其中27项获得了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奖项。抢救、挖掘1300多卷藏医和天文历算古籍文献,出版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分卷》、《中华本草•藏药分卷》、《西藏天文历算大全》(15本)、《藏汉英古今藏医药文献目录》、《藏医四部医典八十幅曼唐释难•蓝琉璃之光》、《甘露本草明镜》、《雪域藏医历算大典》(130部)《公元1-2100年六历对照西藏万年历》等270部著作;获得新药证书4项,3个临床研究批件和多项医院制剂许可证,掌握了18种濒危藏药材的人工种植技术,顺利完成了全区74个县的(藏)药资源普查野外调查工作,建立西藏中藏药资源基础数据库,完成了150多位名老藏医口述传承访谈录制工作。

4  藏医药特色优势有效发挥

医院始终坚持“充分发挥藏医药特色与优势”,积极开展藏医霍麦疗法、火罐或拔罐疗法、涂擦疗法、放血疗法、火(艾)灸疗法、角吸疗法等藏医特色外治疗法,对心脏神经官能症、失眠、低血压、心律失常、隆病、隆型绞痛等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以藏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巨大溃疡等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明显的治疗效果。
庆乃贡久、七味铁屑卡擦丸、九味牛黄卡擦丸、七味红花殊胜卡擦散、唐佐散、秘诀清凉卡擦、十味黑冰片卡擦丸、二十五味绿绒蒿卡擦丸、九味牛黄黑鹏卡擦丸等藏药,对治疗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肝脏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皮疾康藏药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有显著疗效。

Copyright © 西藏藏医院版权所有

门诊咨询电话:0891-6176996 医疗咨询电话:0891-6322351 纪委投诉电话:0891-6679556 医院办公室电话:0891-6323428

举报箱:藏医院行政楼 1楼公示栏旁边、藏医院综合楼 1楼左侧自助挂号机旁边、藏医院制剂中心办公楼对面